入手拓竹 P1S 的玩家都知道,这款拓竹 3D 打印机的基础性能已然能打,但想要解锁更细腻的细节、更稳定的成型和更丰富的耗材适配,选对配件就是关键。那些藏在资深玩家工具箱里的 “秘密武器”,往往能让打印效果实现质的飞跃。今天就来拆解这些提升打印质量的核心配件,新手老手都能直接抄作业。 喷嘴:决定精度与效率的 “笔尖”
喷嘴是拓竹 P1S 的 “打印笔尖”,选对型号能解决大半质量问题。原厂标配的 0.4mm 喷嘴堪称全能选手,日常打印 PLA、PETG 这类常规材料完全够用,层厚控制在 0.1-0.2mm 时,既能保证精度又不耽误速度。但若是遇到特殊需求,就得及时升级。
想打印微型齿轮、透光浮雕这类精细物件?0.2mm 超细喷嘴是不二之选,层厚能压到 0.08mm,细节纹路几乎看不到层痕。可别贪快,用它打印得放慢速度,10-20mm/s 的节奏才能避免堵头。要是常做大尺寸模型,0.6mm 喷嘴能让效率提升 30%,层厚加到 0.3mm 也丝毫不含糊,家具配件、快速原型这类作品半天就能成型。
值得注意的是,若想尝试碳纤维、玻璃纤维这类耐磨材料,普通不锈钢喷嘴很快就会磨损,换成硬度 50HRC 的硬化钢喷嘴才是长久之计,不仅抗磨还能减少堵塞风险。有玩家试过用普通喷嘴打印碳纤维耗材,不到一周就出现挤出不均,换成硬化钢后连续打印一个月都没出问题。

打印平台:模型粘得牢的 “地基”
打印平台是拓竹 P1S 模型成型的 “地基”,粘得牢不翘边全靠它。原厂自带的平台虽够用,但应对不同场景仍有升级空间。要是常打印高温材料,比如 ABS、PC,就得备一块高温工程打印板,能承受更高温度且不易变形,配合 90-100℃的平台温度,模型底部粘合得格外紧实。 喜欢个性化表面效果?带纹理的 PEI 平台能让模型底部自带细腻纹路,省去后期打磨的麻烦。有玩家分享,用第三方 15 欧元的纹理平台打印的零件,附着力比原厂 PEI 板还要强些。日常打印怕麻烦的话,喷一层第三方粘性喷雾比官方胶棒更好用,用完用酒精一擦就能重复使用,清洁起来毫不费力。
平台的清洁也别忽视,打印前用酒精擦去油污灰尘,能避免层间粘合不佳的问题。要是平台表面磨损严重,及时更换适配的平台贴纸,就能恢复如初的粘附力。
挤出系统配件:稳定出料的 “核心枢纽”
挤出系统是拓竹 P1S 送料的 “核心枢纽”,小配件的升级能让出料更稳定。打印 abrasive 材料时,光换硬化喷嘴还不够,硬化挤出机套件必须安排上 —— 无论是单独换齿轮还是整套装配,都能减少耗材对部件的磨损,而且安装难度不大,新手跟着教程也能搞定。
常遇到孔径偏小的问题?大概率是挤出量没校准,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打印 100mm 测试线来调整挤出系数。有玩家曾打印 2.6mm 的孔,实际尺寸还不到 2mm,校准挤出量后误差直接缩小到 0.1mm 以内,配合合适的喷嘴尺寸,孔洞精度立马达标。
此外,AMS 进料口保护套也是实用小物件。有玩家发现线材长期摩擦会损坏进料口,装上打印的保护套后,不仅减少磨损还能防尘,延长进料系统的寿命。四氟管引导器则能让送料更顺畅,避免管线弯折导致的送料卡顿,这可是不少资深玩家私藏的细节升级配件。
辅助工具与耗材:提升体验的 “加分项”
除了核心部件,小工具和耗材的搭配能让拓竹 P1S 的使用体验更上一层楼。耗材防潮是绕不开的话题,没有 AMS 的话,一个带滚轮的防潮盒能让送料更稳定,暂时不用的耗材抽真空后装袋,再放几包干燥剂,能有效避免湿度大导致的拉丝、气泡问题。AMS 用户则可以加个带米家传感器的干燥盒,黄色干燥剂还能重复使用,性价比超高。
取模工具也得备齐,原厂铲刀需要自己打印手柄,直接用打印的专用铲刀更顺手,配合修边刀能快速清理模型边缘的毛刺,让成品更精致。要是打印环境气流大,用亚克力板做个简易封闭罩,能维持稳定温度,减少模型翘边的可能,尤其是打印 PETG 这类怕风的材料时,效果特别明显。
配件选购避坑指南
选配件不用盲目跟风,根据打印需求来定最划算。要是只打印 PLA 这类普通材料,原厂配置完全够用,额外只需要备几把切割刀片当耗材就行。偶尔打印 TPU 的话,不用急着加配件,先熟悉机器性能再按需购买也不迟。
别轻信 “大喷嘴能加速” 的误区,拓竹 3D 打印机的速度限制不在喷嘴大小,而在热端加热功率。0.8mm 喷嘴看似出料粗,但实际打印时得降低速度才能保证质量,新手盲目换大喷嘴反而会影响效果。配件尽量选官方适配款,第三方虽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,尤其是挤出系统这类核心部件,原厂配件能减少兼容问题。
最后提醒一句,拓竹官方的配件供应充足, postage 价格也合理,不用一次性买齐所有备件,等机器用熟了知道需求再补购也来得及。重点是先把基础配件校准好,喷嘴、平台、挤出量这三样调到位,拓竹 P1S 的打印质量就能提升一大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