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学院的模型室里,一台拓竹3d打印机正在"吐"出一座微缩城市——1:200比例的CBD建筑群,连玻璃幕墙的金属质感都纤毫毕现,让围观的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。
"过去做参赛模型要通宵达旦,"获奖设计师小李轻抚着拓竹H2D打印的曲面建筑,"现在吃个午饭的时间就能看到成品。"上月的设计竞赛,传统工艺需要三天,现在半天就能呈现。
模型公司老板老张展示着最新作品:"看这个仿古亭台,"他指着拓竹H2D打印的飞檐翘角,"连瓦当纹样都清晰可辨。"甲方验收时直接竖起了大拇指。
工作台上,拓竹H2D正在交替输出不同质感——粗糙的石材外墙、光滑的金属构件、柔韧的景观植被。"最惊艳的是这个水景,"助理小刘轻触打印出的"湖面","连水波纹的动感都能还原。"
"外包模型制作要上万元,"设计总监翻着报表,"用拓竹H2D成本直降80%。"更让团队惊喜的是,方案修改只需动动鼠标就能立即实现。
建筑系实验室里,学生们围着拓竹H2D赞叹:"教授要求的1:100古建模型,"研一学生小陈展示着刚打印的斗拱构件,"过去要熬夜一周,现在两小时就能搞定。"
行业新气象:
未来展望:当晨光洒在设计室的工作台上,照亮刚完成的城市综合体模型,主创建筑师突然明白,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革命。从"刀刻胶粘"到"智能输出",从"将就材料"到"随心创造",拓竹3d打印机正在重新定义建筑模型的无限可能。或许很快,当你在设计院参观时,模型底座上会刻着:"本作品由拓竹H2D倾情呈现"。